上午看完送行者,又笑又哭
真的...實在...太好看啦~~~!
好想找人來討論......
是不是以後遇到這樣的好片大夥兒可以一起看完
然後「趁熱」來場「映後座談」交換心得、作深度的討論?
以下是長江G號的「送行者」觀後感
(還沒看過的朋友先忍住別看、看過的朋友歡迎一起來討論)
如果朋友對我所提的問題有回應,就請在該問題後面加註您的看法,別忘了用「各家專屬顏色」以示區分喔!
當然更歡迎有新的討論觀點出來!
我們來看看大家對哪部分的劇情迴響最多
我想知道
入殮儀式是社長對妻子深厚情感而首創的嗎?雖在鄉下地方入殮方式卻隆重。
佐佐木社長從此投入禮儀師工作和妻子的死有關連?
是因為處理妻子遺體過程中發現對往生者作最後送行的意義非凡?
入行是為了生活?或延續這種深層的感動?
外表嚴酷的社長其實有著最厚實的溫柔?
喪葬業潦草隨便是普遍現象,還是和地域、死者身份、家屬「投資意願」有關?
小林父親身故之處地處窮鄉僻壤嗎?
顧不得家屬在旁邊也是如此隨便?更遑論無人認屍的情況了。
在禮儀師為死者清潔、更衣、化妝的繁瑣過程中、對死者(無既定觀感、一視同仁)的禮遇與尊重,
能將家屬對死著的不捨、思念、怨懟…….各種情緒某種程度更加深、釋放或昇華…….
在既定觀念中,一般人對禮儀師的工作有著害怕、反感與不屑,片中出現過幾次例子?
小林一開始的排斥、同學的鄙夷、妻子的離去、車禍喪生家人對年輕人的怒吼………還有呢?
NK社登的廣告也算嗎?澡堂常客老先生、小林為什麼選擇澡堂沐浴?
家屬對禮儀師的感謝是因為:
禮儀師對自己親人的尊重與慎重,還是因為那些工作自己做不來?不願意做?「不敢」做??
做不來不僅僅是對專業流程的陌生;
面對親人,有著太多複雜的情感,恐怕也會使得整個儀式變調,失去對死者追悼的敬意?
最讓您感動的畫面是什麼?
我最感動的是:禮儀師「徒手」撫摸死者臉頰、雙手……,像是給冰冷屍體溫暖,也給在世者撫慰。
本片除了顛覆對於喪葬從業人員的既定觀念,還顛覆了什麼?
棄養子女的大人?
佐佐木社長工作完通常是接著吃東西的畫面,這代表什麼意義?
(小林後來也是這樣,但他一開始是食不下嚥的。)
這和小林回家後熱切地想做愛是不是有關連?
藉由食物與人體的溫度和碰觸冰冷屍體取得互補?
透過進食與感官體現活著與死亡的差別?
(社長沒有對象、或許也失去能力?當然就是靠著享受美食囉~)
NK事務所的小姐「願意」待在NK是「預期」了自己即將終了時的孤寂?
片中出現的白色鳥類是?
白鷺鷥?還是鶴?
導演想藉由這種鳥傳達什麼訊息?為什麼不選別種鳥?或別種生物?
小林回故鄉後「屈就」幼時的大提琴,除了經濟因素之外,還有呢?
從深夜拉琴到在鄉間田野間拉琴,他藉著拉琴釋放對父親的想念、尋求與父親的對話嗎?
父親離家之後,小林應該還是有繼續練琴的,
所以,大提琴裡藏著的「秘密」應該是母親放的吧?!
那代表什麼意義?
母親知道他們父子間的秘密約定嗎?
母親把這個秘密藏在小林的琴中,
和他仔細整理「負心漢」留下的唱片有異曲同工?還是別有用意?
這個「特別的禮物」在父親和小林心中的重要性、看待方式的不同(隨身攜帶與放置老家),
父親當初給他這個「特別的禮物」時外遇開始了嗎?小林幾歲?
這塊大而粗糙的石頭代表著父親當時的心境嗎?
小小小林當初能夠體會這個石頭的重量嗎?
父親最後是「改過自新」、「悔不當初」?還是「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」?
小林為父親擦拭遺體流下的眼淚是單純對父親的情感?
還是也間雜著有對母親的思念?
當初來不及做的,終於有了彌補的機會?
好片!讚哪!一定要看~看完來交換意見吧!